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千万 鲁迅笔下的“痨病”怎么治?

在鲁迅小说《药》中,茶馆老板华老栓夫妇为儿子买血馒头治“痨病”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结核”就是肺结核。结核病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已经与人类纠缠了数万年。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哪些人容易中招?如何预防这种“白色瘟疫”?

资料图:门诊挂号处。中新社发魏亮摄

全球一年新增结核病人近千万

根据世卫组织去年10月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20年,全球将新增987万结核病患者,中国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刘晓庆说,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曾被称为“白色瘟疫”。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它可以影响几乎每个器官。被称为“万能模仿者”。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杨博士说,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肺结核不等于肺结核。除了肺结核,肺外结核也很常见,人体除了头发、牙齿、指甲之外的任何组织器官都有可能被结核杆菌侵犯。

结核病“元凶”为啥这么难消灭?

医生介绍,结核病的“罪魁祸首”结核分枝杆菌——,在与人类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地适应了生活环境。

传染性强、非常狡猾(懂得长时间潜伏,伺机而动)、耐药(对多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致病性复杂(复治患者耐药率约为18%)、病原体获取困难(我国结核病患者病原学诊断率约为55%,综合医院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病原学诊断率不到1/3)等。形成独特的致病特征。

资料:医生切除肺结核患者肺部的“葡萄串”。乔鹏摄

哪些人容易中招

刘晓庆说,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正在患病的活动性结核病人,其中病原学阳性的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当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可产生大量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这些颗粒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可以持续4到5个小时。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因吸入这些颗粒而受到感染。

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后产生持续免疫反应的状态,但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证据)和治愈的结核病人不具有传染性。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是否会发生,不仅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和毒性因素有关,还与人体免疫力有关。

例如婴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肾脏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长期服用激素抑制剂、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潜伏性结核患者,其活动性结核的风险要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高得多。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张宇摄

怀疑自己得了结核病,怎么办?

有的人通过体检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盗汗、消瘦,或者胸片上有“阴影”,于是开始胡乱猜测,是肺结核吗?

医生提醒,肺部阴影不一定是肺癌。发热伴肺部阴影多为良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包括结核病、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癌、肺部受累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首先进行胸部CT检查、血检、结核菌素皮试、痰检。

杨提醒说,即使确诊了,也不必过于担心。结核病一般预后良好。部分肺结核患者可靠自身抵抗力自愈,影像显示钙化。大多数患者只要遵医嘱,通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禁止隐瞒病情或盲目就医而延误治疗和传染他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在饮食和运动中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保持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就诊时佩戴N95口罩,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水果蔬菜,多晒太阳,戒烟戒酒,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盗汗、体重减轻等疑似肺结核症状时及时就医。

发布时间:2022-03-24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