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在《细胞》子刊和《柳叶刀》预印本网站上发表了两篇最新的中国疫苗重量级论文。
中国自主研发的二代疫苗对新冠肺炎各种变异株的保护效力报告显示,二代疫苗能广谱中和各种变异株。
另一份报告是关于智利卫生部对中国197.6万儿童青少年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研究:预防症状性感染有效率为74.5%,预防重疾或住院的有效率超过90%。
两篇论文中基于科学研究的数据表明,中国疫苗在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在病毒变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疫苗经得起实践检验。
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向外国提供了2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这么多疫苗去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疫情防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为了得到确切的答案,科技日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国药中国生物、中国科兴生物、康希诺生物的相关负责人,寻求最直接的答案。
2021年5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的评估报告,国药控股北京生物研究所。发现疫苗有效率为78.1%,最高可达90%,安全性良好。
世卫组织对中药疫苗的评价,已经被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所证实:在斯里兰卡,中药疫苗的死亡保护率高达97.9%;在塞舌尔、阿联酋、蒙古和津巴布韦,这一数值一直保持在96%以上。阿根廷的现实研究对需要特殊保护的老年人做了统计。中药疫苗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死亡保护率为84%。
“从目前很多国家的数据来看,疫苗在预防重疾和死亡方面的有效率大多在90%以上,有些地方接种疫苗后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表示,接种灭活疫苗对重疾和死亡的保护非常明显。
“截至2月15日,科兴已向巴西提供超过1.3亿剂新冠肺炎疫苗(含半成品),向智利提供超过2600万剂。”中国科兴新闻发言人刘培成表示,在巴西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75%以上的疫苗接种率成功遏制了病毒的传播;智利的真实世界研究证实,科兴疫苗预防各年龄段人群住院和重疾的有效率约为90%。最新的智利6-16岁儿童现实世界保护效果研究发现,科兴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在奥米克隆肆虐时,对儿童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柳叶刀》日前,康赛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最终有效率和中期安全性分析结果公布。结果显示,接种1剂新冠肺炎疫苗14天后,临界保护率为96%,未出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更直观的比较还在论文发表的路上,但已经在世卫组织学术会议上引起广泛关注。康诺特首席科学官朱滔表示,现实世界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地方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以获得全面详细的数据,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条件(包括数据收集条件、实验组织条件等。)进行现实世界的研究。
“智利政府已经组织了包括几种新冠肺炎疫苗在内的真实世界研究,并且正在积累更多的数据。”据朱滔介绍,目前的数据显示,不同的新冠肺炎疫苗对住院、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表现出很强的保护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智利Concino疫苗的重疾保护率达到95%以上。
中国疫苗能经受住“变异挑战”
奥米克隆不是第一个变异菌株。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到奥米克隆,新冠肺炎的每一次变异都将让疫苗研发人员能够动态监控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
一年多来,随着病毒的变异,疫苗对不同变异病毒的保护率也在发生变化。例如,阿斯利康疫苗在批准前的三期临床试验表明,该疫苗的有效率超过90%,但当株出现时,其有效率下降到50%。比如疫苗覆盖率达85%的以色列,在Delta毒株来袭后依然被打垮,感染人数和住院人数居高不下。
在之前的几次新冠肺炎变异中,中国疫苗经受住了挑战。"在所有技术路线中,灭活疫苗是广谱的."杨晓明打了个形象的比方。病毒就像一只手,病毒的关键蛋白就像不同的手指,为某个序列设计的疫苗,似乎就是为其中一个手指设计的。当拇指变异时,只为食指开发的疫苗很可能保护力急剧下降,但灭活疫苗是全面的。对于所有手指来说,哪一个发生变化对保护作用不大,更能有效抵御突变。
在新冠肺炎过去的许多变革中,灭活疫苗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2022年1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周刊》发表了《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对Delta突变引起的症状、肺炎和重症疾病有效性的真实世界研究》。研究通过对郑州市感染者的分析发现,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完成后,我国灭活疫苗对delt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分别为51%、61%、82%。
“虽然由于早期干预,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并不严重,但这项研究仍然证实了在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中,面对不同的突变株,疫苗发挥的重要作用。”刘培成说。
以原毒株为基础的灭活疫苗能够经受住变异的挑战,在对抗各种变异毒株的实战中一直保持着“火力”。
中国疫苗,果断对抗奥米克隆
病毒的变异从未停止。当奥米克隆突变株出现很多突变时,疫苗研发者就更多了
加警惕,也加紧了研发的步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在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经开展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进展迅速。多种疫苗已经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资料,等待审批。相关部门已完成了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研发和评价指导原则,并采取点对点方式下发到疫苗研发企业,促进研发进程。据介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去年12月初获得奥密克戎毒株,目前已开发两款针对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正在提交药监部门滚动审评。
“针对新变异株的灭活疫苗研发肯定比上次快。”杨晓明的比方举重若轻:现在车间、技术、团队都成熟了,就好像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全了,来个洋芋一切、一炒就出锅了。
虽然举重若轻,但从未卸下重担!“无论何种技术路线对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保护力都下降明显”这一事实让中国的疫苗研发者积极寻求更多突破。
“疫苗研发要走一步看三步。”杨晓明说,不能被病毒的变异牵着走,现在要在安全可及的前提下,想着囊括所有变异或者预判可能的变异。基于此,国药启动了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采用突变集成、三聚化融合的新技术,获得了可设计的广谱二代新冠疫苗。
朱涛也表示,康希诺依托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和mRNA技术平台的优势,一旦发现现有疫苗保护性下降,可以在最短时间拿出针对突变株的新疫苗。
中国疫苗,回应“全球覆盖”的迫切需求
新冠病毒席卷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有了相同而迫切的愿望:最短时间终止新冠大流行。
试想,如果全球70亿人短时间内全部完成有效疫苗的接种,将不会给病毒持续变异的机会,也就不会有病毒再变异、疫苗再升级的不断循环。
但是,70亿人完成接种,对疫苗的可及性提出了高要求。“可及性既包括数量可及,也包括成本可及。”杨晓明说,研发新冠疫苗最初就要考虑到这些,所以中国的疫苗做到安全性最好、储运条件最优,具备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覆盖、建立全民免疫屏障的疫苗条件,让全世界人民用得起、及时打得上。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并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帮助多个国家实现新冠疫苗的当地生产。
为了终止新冠大流行,世卫组织提出今年年中完成70%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世卫组织负责人多次呼吁:要完成这一目标,全球目前的疫苗供应总体不足,弥合“免疫鸿沟”是当前国际疫苗合作的当务之急。
发布时间:2022-02-22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