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的征程又将开启,人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大礼包”充满期待。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措施;动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就业稳定和培训;预计全年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代表委员们表示,“大礼包”分量十足,诚意十足,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充满对民生的关注
万事长,民生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体现了向基层、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倾斜的政策导向。它汇集了许多民生亮点,释放了许多好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专职副主席丁梅表示,新增财力如果要下沉到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帮助企业脱困、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促进消费和扩大需求等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灵活就业群体的规模逐年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式职业伤害保护试点。"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说,“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存在‘不知如何参保’和‘无处参保’的问题。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增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谢德提同样关注就业问题。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减税降费”。谢德提说:“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帮助企业脱困的决心。是企业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稳企业才能稳就业,稳就业才能稳民生。”
住房问题关系到民生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人民群众住房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温爱华认为,在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下,住房租赁市场可以在平衡供需结构、改善居民居住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决紧急和焦虑的问题。
代表委员们提出建议,解决群众的迫切问题。
如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措施: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5元;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加强药品和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说,“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既坚持持续稳步推进,又积极聚焦实际困难。近年来,对异地结算、昂贵耗材、重大疾病治疗等进行了有效安排。为公众所关注。问题才能看得清楚,措施才能落实。”
“双降”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拉开了“双降”工作的序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减负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认为,推进“双减”工作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必须下大力气
切实措施和更多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大礼包”实实在在,满满的“干货”。代表们表示期待惠民政策尽快落实,提升幸福感。
低碳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郑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报告提出的“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电源规划建设”等措施充满期待。
南存辉在调研中发现,“充电难、充电贵”已经成为制约很多家庭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障碍之一。由于城市充电网络整体规划缺失,小区容量不足,充电桩安装困难,充电桩数量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速。“人们呼吁更智能、更容易安装、成本更低的充电设施。”南存辉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支持推广全球智能充电网络发展模式,让新能源汽车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
目前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保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遍照护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这些措施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印象深刻。他说,提高生育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生育支持纳入各项经济社会政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使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系统化,妥善解决育龄妇女的后顾之忧。
今年是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南中原茶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波注意到,预算报告提出,2022年,中央财政用于推进乡村振兴的补助资金只增不减。
原则安排1650亿元、增加84.76亿元,并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这些举措让韦波的信心更足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还是要靠产业发展。我准备发展茶旅一体化产业,用茶产业、布依族刺绣等助推旅游业发展。”发布时间:2022-03-11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