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底,各单位陆续开始组织员工体检。你知道体检前要做什么和注意什么吗?我们来看看。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重点不同
20 ~ 30岁:传染病和精神病。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生活不规律,性活动频繁,因此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也相应增加。而且进入职场压力很大,不能熟练应对各种问题,导致很多年轻人纠结于心理疾病和失眠。因此,20-30岁的年轻人在体检时要特别注意传染病和精神疾病的筛查。常见检查有乙肝、幽门螺杆菌、精神疾病自测量表等。一些恶性肿瘤在年轻人中也很常见,如白血病和骨肉瘤。除常规体检项目外,如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腹部彩超、胸部X线等。,要结合身体变化及时就医。
30 ~ 40岁:慢性病。三四十岁,事业蒸蒸日上。另外,家庭经济负担重,饮食控制差,应酬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特别容易针对中年人。建议这些人在体检时重点筛查“三高”和癌症。女性应特别注意宫颈癌和乳腺癌,可接受HPV、TCT、阴道彩超等检查,也可选择靶向性肿瘤标志物检查。慢性病的发生是家族遗传的。如果家里有“三高”患者,要严格管理健康,发现症状要尽快就医。
40 ~ 50岁:肿瘤。40岁以后,体质开始下降,体内激素分泌水平发生变化,情绪特别容易波动,慢性病就会找上门来。在此期间,结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将开始出现,家族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将上升。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和三代以内有肿瘤的亲属及早体检。以胃癌家族史为例,家庭患癌年龄减去15岁,就是需要做胃镜检查的年龄。此外,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高危人群应重视低剂量螺旋CT筛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已有部分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可通过乳腺彩超、乳腺钼靶摄影、肿瘤标志物早期筛查乳腺癌。
50岁以上:骨质疏松。人到中年,体检要注意三个重点:心脑血管筛查方面,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有规律的脑血管、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部磁共振检查等。,这对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在肿瘤筛查方面,重点筛查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一旦发现早期癌症,应采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原则,提高治疗效果。因为害怕胃肠镜检查,所以这个阶段最容易让人忽视胃肠癌筛查。定期胃肠镜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大大提高胃肠肿瘤的治愈率。同时50岁以后骨质流失加快,要注意检测骨密度,及时补钙,积极运动,防止骨质疏松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这些东西必须在体检前知道
如何空腹
【/h/】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准确,很多血液检测需要空腹进行。禁食标准为8 ~ 14小时不摄入热量,即抽血前一天晚上,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习惯,饮食正常,食物应清淡,不饮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第二天早上,不吃早饭,少喝或不喝水,不运动,心平气和的去医院等采血。
如果禁食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身体就会处于轻度饥饿状态。在饥饿时,血液中的许多成分会发生变化。首先是一系列代谢相关指标,如血糖、血脂、血清蛋白、血酮体等;其次,与肝肾功能相关的指标会出现异常,如血清胆红素、肌酐、尿酸等。所以要把握合理的禁食时间。
慢性病患者需要停药吗
【/h/】有很多慢性病患者一年四季都要规律服药,如高血压、糖尿病、部分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等。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贸然服药或延迟服药会造成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这些患者在接受体检前应定期服药。
【/h/】如果正在服用抗生素、维生素C、减肥药或避孕药,应等待3天再进行体检。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很多项目检测的准确性。如果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还原性,会干扰大多数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检测的项目,导致结果不准确。
体检前吃什么
【/h/】体检前宜清淡饮食,油腻饮食是影响血脂检测结果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甘油三酯受饮食影响较大,受试者应在检查前3天内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不饮酒。测试前严格禁食12小时,可获得客观准确的血脂结果。此外,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血液中的乳糜颗粒,这会影响许多血液检测项目,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所以,体检前忌油腻。
【/h/】有些特殊检查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对饮食有特殊要求。比如大便潜血试验,如果采用邻甲苯胺的化学方法,则应在试验前3天禁食富含叶绿素的动物血液、内脏和蔬菜;如果采用胶体金法则,没有特殊要求。
身体检查是什么时候
人的新陈代谢是在一天内波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正常人血清物质水平的参考范围是基于上午8: 00左右定义的,因此要求在7: 30 ~ 8: 30采集空腹血液,最迟不超过12: 00。过早或过晚,由于体内生理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检测值会失真或偏离现有参考范围,呈现“异常”状态。
【/h/】此外,女性一般检查应避开生理期,女性月经前后不应进行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如果要检测性激素,就要选择月经第三天采血,这样才能反映出卵泡早期各项指标的基本水平。
体检前可以剧烈运动吗
运动和情绪波动会通过影响新陈代谢、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血液和体液成分的变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物质增加。因为激素的变化,即使是轻微的活动和情绪激动也会导致血糖、非酯化脂肪酸、乳酸等升高。有些激素检测对“平静状态”的要求比较严格,体检者可以在体检前详细咨询体检机构。
【/h/】因此,体检前两天不要做剧烈运动,验血前一小时不要进行散步等轻体力活动。采血前不要来回走动,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喜出望外或心烦意乱。采血前注意休息至少15分钟。
了解关键数据并阅读医疗报告
【/h/】心脏:一般可以通过心电图数据判断心脏是否有问题。常见的心电图问题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动过速、传导阻滞不完全等。通常是窦性心动过速,右传导阻滞等。原因可能是紧张,情绪等。大部分不代表健康问题,但也有一部分是疾病或心脏问题。所以一旦心电图出现问题,最好咨询专科医生或者做进一步检查。
【/h/】肝脏:一般通过检测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b超的数据来判断肝脏是否健康。如果肝脏b超有问题,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数据也有问题,那么肝损伤的可能性很大。一般2次以上为肝损伤,2次以下不需要,需要进一步检查。
肾脏:肌酐(CREA)、尿蛋白和尿酸(UA)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尿蛋白和尿酸的升高可能是一些肾脏损伤的疾病引起的,只有60%-70%的肾单位受损,肌酐才会升高。因此,当发现肌酐升高时,肾脏疾病往往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某些肾功能问题的早期肌酐正常)。肌酐升高要复检。如有问题,需在肾内科进一步治疗。
【/h/】血常规: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身体各个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改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当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同时降低时,提示贫血,根据细胞大小和染色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和恶性贫血。建议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可见于女性经期等一些生理状态,系统性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可见到长期显著减少。
【/h/】血脂:血脂检查通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这四个血脂指标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果这三个指标都很高,就需要慎重了。(来源:生活时报、南方日报、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09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