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楼梯膝盖疼?中医专家警告:当心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祟

经常有中老年人抱怨膝盖不好导致上下楼不方便,也偶尔会听到年轻人诉说运动过度导致膝关节疼痛。出现这些情况,需要警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的骨与软骨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关节退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疼痛、功能障碍。膝关节是人体的承重关节,也是最易损伤的关节之一。

那为什么会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呢?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现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膝关节长期慢性磨损所出现的关节老化,关节的磨损与老化与年龄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8.1%,全国约1亿2000万人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困扰。

据WHO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50%。55-65岁老年人约有80%的人群会发生骨性关节病,70岁以上患病率接近100%。

发病原因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之“骨痹”范畴,与年老肝肾亏虚,长期慢性劳损筋骨受累,血瘀气滞不通,痰瘀互结,外感风寒湿邪等有关。

西医对本病发生的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造成关节软骨破坏,解剖异常、关节囊病变,其中年龄因素最为重要,其他因素包括外伤、体力劳动、肥胖、炎症、遗传等。

常见症状

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膝关节疼痛、酸胀,多发生在活动以后,休息可以缓解,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明显,多数患者存在局部畏寒冷、喜温热,遇阴雨天或气候变化时病情加重,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可发生疼痛,夜间可痛醒。

可有晨僵,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关节胶着不适感,在晨起或久坐后,需站立片刻并缓慢活动一会儿才能迈步

关节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可以导致受累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无力,挛缩变形。

怎么预防?

人的膝关节软骨退变,在30岁以后就逐渐开始了,所以对膝关节的日常保护应及早进行,尽早干预。注意膝关节保暖:尽量穿着长裤(对老年人也可以带护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伤),不要把膝关节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生活中注意补钙: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平衡,多食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鱼、虾等海鲜类。同时应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劳逸结合: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长时间处于某一体位,特别是小于90°,不要久坐、久站。应适当活动关节,如多游泳,坚持多骑自行车,少走路,尤其是少上下台阶及走不平路。减轻体重:对肥胖人应节制饮食,减少体重,减少关节的承重。加强膝部力量锻炼:① 直腿抬高练习仰卧,患膝伸直抬高30~40厘米,尽量保持这个姿势,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片刻,以上算1次。然后重复练习,每组10~15次,每天2次。如果能坚持1分钟以上,可进行负重直腿抬高练习。② 静息马步(点击查看)辅助行走,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对于老人,平时出行可以选择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也可选择平底、厚实、柔软、宽松的鞋具辅助行走,减少受累关节负重。

如何治疗?

软组织损伤后的恶性循环不仅引起筋骨关节疼痛,经脉不通,日久还累及脏腑阴阳失调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而“筋骨失衡”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键病机,诊治当以“缓节柔筋”为根本,达到“滑利关节”的最终目的。

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与外,巧生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发布时间:2021-12-07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