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也“怕冷”,寒冷的冬季,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血管?

冬季我们在预防流感的同时,还要留意心脏健康。

因为,当天气寒冷时,人体内的血管会收缩,引起血压不稳定,加重心脏运作负担,尤其是抵抗力较弱者更容易受到伤害。而且,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会明显增高,常见的包括血压增高、心衰加重甚至心肌梗死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常见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少尿、水肿、头痛、头昏或眩晕、晕厥等表现。

心悸、晕厥等提示可能患有心律失常,其中,突然发生又突然停止的心慌往往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头痛、头晕则提示可能患有高血压。

也有一些典型症状,比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呜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为左心衰竭的特有表现。

比如典型心绞痛,表现为活动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缓解,提示可能患有冠心病。

这些不好的表现均需进一步检查来最终确诊。 
1、注意保暖注意日常保暖,贴身的衣物应选择棉质,保证透气性。外面的外套最好有防风功能。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脚。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帽子围巾都不可少。

2、注意饮食清淡均衡的饮食,永远是对健康最有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盐、高尿酸食物和太多进补,应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摄入新鲜的蔬菜瓜果,多吃粗粮和鱼类。

3、适度运动
起床宜和缓,晨起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宜在环境气温较低情况下开展户外运动。运动以快走,慢跑为宜,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定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4、注意睡眠有研究表明,短睡眠时间和低睡眠效率是发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在秋冬季节,高血压人群更应注意睡眠,夜卧早起时间应顺应自然规律。

5、情绪平稳情绪与血压密切相关,情绪的变化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因此,情绪应保持平稳,莫过急过躁。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血压自然也会随之升高,如果高到一定程度,那就相当危险了。自测血压、规律服药。

6 自测血压、规律服药

秋冬季节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因此,家庭自测血压对高血压的评估与预防也很关键。同时,应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切忌突然停药或减量。切忌因血压在正常范围而自行停药。

7、可以泡泡脚因为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而血液循环不好时,就很容易诱发血管疾病的复发,所以中老年人每天上床睡觉前,最好用热水泡脚,这样做不仅去除足垢,而且能使足部温暖,能引气血下行,促进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更加畅通,并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改善心脏血管机能。但泡脚要有讲究,首先水温不要超过人体体温,不宜超过40度,而且泡脚水不要太浅,最好连小腿一起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发布时间:2021-11-17 17:34